六、加強質量基礎設施服務
優化質量供給體系,重點圍繞先進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和生物醫藥四大主導產業,推進質量比對、質量攻關、質量合格率提升三大工程。開展高成長企業質量筑基工程,年內遴選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質量品牌企業200家,年內新增“蘇州制造”品牌認證企業產品50個,培育“江蘇精品”認證產品10個,加強對質量品牌標桿企業的宣傳。推動首席質量官制度擴面提質,力爭全市75%規模以上企業、50%中小微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依托“蘇州市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向中小企業提供線上標準檢索和閱覽服務。大力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作,建立首批200家培育企業庫,開展培訓和上門指導,力爭年底有一批企業取得“三同”證書。引導認證機構加強對復工復產企業的技術服務,開辟線上咨詢、受理、評價等綜合服務通道。推廣運用江蘇省檢驗檢測監管服務平臺(蘇檢通),方便企業查詢資質認定檢驗檢測資源。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幫助300家中小企業解決產品研發、制造、質控等全生命周期計量難題。深入產業園區,設立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質量賦能站,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質量基礎綜合服務。
解讀:組織開展蘇州市質量獎(申報途徑:http://8144.zjsz.js.cn:8080/)、蘇州市市長質量獎等質量品牌榮譽評定活動,推出一批質量管理水平高,經營績效卓越的優秀企業,樹立一批質量品牌標桿。開展第三批“蘇州制造”品牌認證工作,年內推出50個左右認證企業產品,助力打響“蘇州制造”品牌,提升我市企業質量品牌影響力。利用蘇州廣電、蘇州日報等媒體平臺,對我市質量獎企業、“蘇州制造”“江蘇精品”品牌認證企業開展免費宣傳推廣,提升品牌知曉度與影響力。全面推廣首席質量官制度,組織開展免費的質量在線培訓,幫助企業遠程診斷質量問題,計劃年內在線培訓約4000人次、現場服務企業約100家左右。
依托“蘇州市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網址:http://www.szbz.org/),向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的線上標準檢索和閱覽服務。
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以下簡稱“三同”)是指按照相同標準、相同質量要求在同一生產企業生產既能滿足境外特定目標市場要求又可內銷的產品,對提升企業產品信譽、擴大企業知名度、提振消費信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宣傳培訓,組織開展“三同”培訓班,解讀“三同”政策。發放“三同”工作調查問卷,及時了解企業發展“三同”產品的意愿和需求、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重點培育,建立200家左右的培育企業庫,并從培育企業庫中選取部分企業,由技術指導團隊送服務進企業,進行現場對標提效診斷,年內爭取有一批企業獲得“三同”證書。
積極引導認證機構加強對復工復產企業的技術服務,開辟線上咨詢、受理、評價等綜合服務通道,采取線上認證申請受理、延期現場審核檢查、優先安排3C認證等方式進行辦理。對有效期滿或需監督審核及再認證維持的認證證書,認證機構順延既有認證證書有效期至疫情解除后3個月。對于受疫情影響停產而不能接受監督審核檢查的企業所持有的認證證書,認證機構對認證證書實施暫停等處理的時限,可延遲至疫情解除后3個月。
江蘇省檢驗檢測監管服務平臺(簡稱蘇檢通,網址:http://www.sujt.org.cn/),面向社會以及所有檢驗檢測機構。通過平臺可以進行有關檢驗檢測的政策咨詢以及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的事項。同時,為所有全省的檢驗檢測機構提供平臺用戶名和密碼,檢驗檢測機可以訪問更多的資源和信息,為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組織制訂《蘇州市“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方案》,從深入開展調研走訪、優化提升服務能力水平、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措施、推進建立長效機制四個方面入手,著力匯聚全市計量資源和力量,聚焦當前中小企業計量需求和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施“測”服務,全面提升計量服務效能,進一步優化計量政策環境和公共服務,不斷夯實中小企業計量基礎,充分發揮計量在“穩企強鏈”和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中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全年計劃重點服務中小企業315家。
“質量賦能站”面向開發園區、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集團),為相應區域及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涵蓋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知識產權、質量管理等要素的“規范化、精準化、協同化”的質量基礎設施綜合服務。目前,已在高新區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企服中心、蘇州創元集團等地建立3個“質量賦能站”。各站點按照統一服務項目、統一服務標準、統一人員管理的要求,緊貼企業開展管家式服務,為企業開展質量基礎知識宣貫,制定專家宣講和問診時間表并定期公告。通過質量技術幫扶、質量對比提升等行動,助力園區版塊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